
2025年9月12日清晨,中国海军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发布了一则重要消息:我国首艘采用电磁弹射系统的航空母舰福建舰已顺利通过台湾海峡,正前往南海预定海域执行科研试验和训练任务。官方特别强调,此次跨区域机动训练属于航母建造流程中的常规安排,并非针对任何第三方。值得注意的是,福建舰此次直接从母港启程前往南海,且任务描述中首次使用科研试验和训练这一表述,而非此前惯用的试航一词,这很可能意味着该舰已完成主要海试项目,正式进入交付前的最后训练阶段。业内专家分析,按照这个进度,福建舰有望在短期内正式加入海军战斗序列。
此次航行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这是自2007年11月以来,时隔18年再次有弹射型航母通过台湾海峡。上一次的纪录保持者是美国海军小鹰号航母战斗群。作为连接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重要水道,台湾海峡的每一次军事行动都牵动着国际社会的神经。特别是在台湾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的背景下,美国军舰过往的每次穿越都带有明显的军事威慑和政治干预色彩。2007年那次的穿越事件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背景:小鹰号原定在感恩节期间访问香港,却因中美关系紧张突遭中方拒绝入港许可。美方随后以航行自由为名,率领整个战斗群穿越台湾海峡,既是对中方决定的不满宣泄,也是借机展示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试图在台湾问题上向中国施压。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与军事实力尚无法与美国比肩,但历史的发展往往出人意料——那次穿越竟成为美国航母最后一次通过台湾海峡的绝唱。 时移世易,如今穿越海峡的主角已换成中国自主研发的福建舰。作为常规动力航母,福建舰在多个关键指标上全面超越昔日的小鹰级:其满载排水量突破8万吨大关,创下常规动力航母的世界纪录;配备的三套电磁弹射系统性能稳定,从2022年6月下水到2024年5月首航,再到如今开展实战化训练,整个测试周期仅用一年有余,进展之顺利远超美国福特级航母。反观美国肯尼迪号(福特级二号舰),自2019年12月下水后交付日期屡次推迟,最新计划已延至2027年3月,主因就是电磁弹射系统故障频发。两相对比,福建舰展现出的技术成熟度令人瞩目。 军事专家指出,福建舰此次南下极可能进行舰载机起降等关键测试。参照山东舰的先例——2019年11月该舰经台湾海峡赴南海训练,次日即展开包括驱逐舰、护卫舰、核潜艇在内的编队演练,12月17日便正式入列——福建舰的服役进程可能同样迅速。从甲板布局观察,福建舰采用更优化的舰岛设计,甲板作业面积较前两艘国产航母提升显著,配合电磁弹射系统,其舰载机出动效率有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值得一提的是,福建舰的成功建造标志着中国成为二战后航母发展最接近美国的国家,这将显著提升中国海军在远洋作战、区域拒止等方面的能力。 随着福建舰即将服役,中国海军将形成三航母编队的新格局。分析人士预测,该舰很可能在10月前完成全部测试工作。从辽宁舰的改装引进,到山东舰的自主建造,再到福建舰的技术跨越,中国仅用十余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数十年的航母发展之路。这种跨越式发展不仅体现在装备水平上,更反映在人员培训、后勤保障等完整体系的建设成果。当福建舰的舰载机首次在南海腾空而起时,将向世界昭示中国海军已步入全新发展阶段。(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整理,数据截至2025年9月。原创内容,侵权必究。) 发布于:天津市上阳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