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钓鱼岛主权争端作为中日关系中最敏感的历史遗留问题之一,始终牵动着两国乃至国际社会的神经。这座位于东海海域的岛屿群,因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成为两国角力的焦点。近期,随着日本政府再次采取单方面行动,这一争议再度升温,特别是在中国政府连续发表措辞严厉的声明后,地区局势呈现出新的紧张态势。 2025年9月10日,《环球时报》刊发重磅社论,系统阐述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同日,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大校在例行记者会上强调,中国军队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捍卫国家领土完整。这些表态标志着中国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的立场更加清晰明确,预示着该问题将成为影响中日关系走向的关键变量。 这场旷日持久的领土纠纷由来已久。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日围绕钓鱼岛的摩擦几乎每年都会上演。而今年事态升级的导火索,不仅在于日本政府重提所谓的国有化主张,更因其近年来持续强化在钓鱼岛周边的军事存在。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海上保安厅近期频繁出动海上卫士无人机实施抵近侦察,并在相关海域部署先进雷达系统,试图对中国海警船只形成威慑。这些带有明显挑衅意味的举措,充分暴露出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强硬立场。 中国政府始终坚定不移地维护钓鱼岛主权。从最初的外交斡旋到现在的海空联合巡航,中国的应对策略随着形势变化而不断升级。2025年9月,面对日方变本加厉的挑衅行为,中方的反制措施已从口头警告转向实际行动。中国海警持续开展常态化巡航,海军舰艇加强战备,有效强化了对钓鱼岛海域的实际管控。正如张晓刚大校所言:中国军队将时刻保持高度戒备,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 这番掷地有声的声明,既是对日本的严正警告,也是向国际社会发出的明确信号: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中国绝不会作出任何让步。中国此次展现的强硬姿态,堪称是对日本长期以来错误行径的有力回击。 必须指出的是,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主张完全站不住脚。其援引的所谓旧金山和约和1971年《美日关于琉球诸岛及大东诸岛的协定》,从法理角度看根本经不起推敲。 首先,旧金山和约本身就是冷战时期的政治产物。这份在美国主导下、将中国排除在外的片面媾和条约,其合法性长期受到国际法学界的质疑。即便按照条约文本,日本也仅被要求放弃对台湾及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的所有权利,而非获得主权。因此,日本基于该条约提出的主权要求,完全缺乏国际法依据。 至于1971年的美日协定,美国将钓鱼岛的行政管辖权私自移交日本的做法,严重违背了战后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这种无视中国主权的行为,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不具备法律效力。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美国对钓鱼岛并无处置权,日本据此获得的所谓施政权自然无效。 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错误行径远不止于此。2012年,日本政府悍然实施所谓 国有化 措施,单方面改变钓鱼岛现状。这一挑衅行为不仅引发中国政府强烈抗议,更导致中日关系跌入谷底。
展开剩余28%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钓鱼岛问题的答案早已写就。只是历史的审判需要时间,而日本政府终将为其错误行径承担后果。
发布于:天津市上阳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